夏季奶牛常见问题及营养解决方案
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奶牛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热应激的临界温度越来越低。现在牧场普遍认为奶牛热应激的临界温湿度指数是68,即温度为25.5℃时奶牛开始出现轻微热应激。而最新研究表明,奶牛的热应激临界温湿度指数应为65,即温度为21.1℃,相对湿度为20%时,奶牛就开始出现轻微热应激。因此,牧场对热应激的防控措施应更加提前且更加严格。否则,奶牛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列问题,如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产奶量降低、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肢蹄病和乳房炎等,严重影响了牧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调整日粮配方营养结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促进产奶量
夏季天气炎热时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会降低5-10%,而足够的干物质采食量是维持机体营养物质需要和满足产奶营养需要的提前。首先,需调整日粮精粗比,适当降低粗料比例,以减少粗饲料产生过多的热增耗。然而,日粮中应保证足够的物理有效纤维,要求日粮中NDF在28-32%,ADF不小于18%,精料比例不能大于55-60%,以防引起瘤胃酸中毒。其次,日粮中可添加糖蜜,不仅可以增加日粮能量浓度,而且可以提高日粮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第三,丰富日粮原料。可增加短纤维原料的使用,如大豆皮、苹果渣、全棉籽、甜菜粕等。
血液中充足的葡萄糖含量是奶牛高产的重要保证,夏季高温会抑制胰岛素的活性,减少了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率,形成类似人Ⅱ型糖尿病的症状,从而降低产奶量。因此,如何通过营养措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利用率是缓解夏季热应激的方法之一。铬元素是奶牛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体内形成葡萄糖耐受因子的前体物质。因此,日粮中补充铬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产奶量。研究报道称,奶牛日粮中补充丙酸铬可提高产奶量7-13%。同时,补充的丙酸铬会加速血液中NEFA(非酯化脂肪酸)的清除率,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二)调节瘤胃酸中毒,避免乳脂率降低
瘤胃内生活着上百万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纤毛虫。这些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分解起着关键作用。瘤胃PH值是一个动态平衡值,最适宜范围在6.4-6.8。夏季炎热时由于奶牛呼吸频率增加,流出涎水增多,瘤胃蠕动减慢、牛挑食导致精料摄入量增加等造成瘤胃内PH值降低,产生瘤胃酸中毒,引起奶牛拒食。另外,当瘤胃内纤维分解菌对PH值非常敏感,当PH降到5.5以下时会严重影响其活性,使得粗饲料分解能力降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减少,导致乳脂率降低。调节瘤胃PH值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夏季可以增加到150-200g/头·天,同时可以增加小苏打桶,让牛自由补食。另外,需要在日粮中添加增强瘤胃微生物活性的营养素,如酵母培养物和活性酵母等。酵母培养物是酵母菌在特殊培养基上发酵生产的功能性微生态产品,其中主要含有酵母菌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给瘤胃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进了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增强自身PH调节功能,预防酸中毒,缓解乳脂降低。大量试验验证,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1kg左右。
(三)增强蹄壳硬度,减少乳房炎
夏季牧场喷淋会导致地面积水,使得牛蹄长期浸泡于污水中,导致蹄壳变软,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形成蹄病。另外,夏季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较快,如果乳头孔在泌乳后不能及时闭合,很容易导致微生物侵入,导致乳房炎的发生。然而,蹄病和乳房炎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疾病却有着内在联系。锌元素是胶原蛋白和胶质合成的前体物质,而胶原蛋白和胶质又是蹄壳、乳头及被毛等的组成成分。因此,补充锌元素可有效降低蹄病和乳房炎发生率,并且会加快机体伤口愈合和被毛光滑度,提高机体免疫力。而由于反刍动物特殊的消化生理结构,对无机锌的利用率非常低,大约只有15-20%,因此,使用有机锌,如丙酸锌,对提高锌的吸收利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锌和铬元素均属于微量元素,添加量很低,尤其在牧场使用时,大家普遍担心它们在TMR中能否搅拌均匀的问题。另外,夏季奶牛面临问题较多,往往一款产品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增加了配料工人劳动强度。
针对这些问题,河南加旺生物开发了一款同时含有丙酸锌、丙酸铬和酵母培养物的产品(加乐旺301),不仅可以解决混合均匀的问题,而且酵母培养物和锌、铬具有功能上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效,为夏季奶牛的健康保驾护航。